平乐县源头镇人大:“小站点”守住粮食安全的“大袋子”
时间:2023-06-17 11:04:42 作者:佚名 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点击:
乡村五大振兴,“产业振兴”排在首位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”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要围绕“产”字下功夫,培育出新产业新业态,把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产品做大做强。在源头镇高龙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里,代表们通过“两治一退”,将“非粮”治理与撂荒地治理模式相结合,扎实推进退果还粮,吸引大批种粮大户开展复耕复种。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带领群众增收致富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根治“非粮”,三维行动
常态巡查,加大处罚力度。积极主张以“田长制”为重要抓手,充分发挥村级田长和巡查员的“前哨”作用,常态化开展动态巡查,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,对未能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定期通报整改结果。精准宣传,提高知晓率。利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优势,组织联络站驻站代表发挥“钉钉子”精神,挨家挨户开展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宣传,同时在显眼位置张贴《关于推进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整治的通告》。耐心引导,提高覆盖率。对有抵抗情绪的农户,联络站驻站代表逐户上门,对其合理引导,尽最大可能降低农户抵触情绪。对协商退果退林的群众,组织与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,开展土地整理,为全面种粮做好重组准备。据悉,通过2022年驻站代表与村委干部的共同努力,高龙村与26户钉子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,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张,清理失管果园650余亩,引导群众复垦种植水稻约580亩,种植花生、大豆、玉米等粮食作物约70亩。。
科学种养,双向出力
种子试验,粮食高产的关键。为选择稳定、高产的粮食种子“芯片”,王世国与驻站代表在自家土地上搞起了试验。他们将土地网格化分隔,分片种植红410、红梅早、威优49、汕优64、威优64和河西2号等品种,每周一查各品种受病虫害情况,每月一查生长情况。在驻站代表的努力下,选出了适合高龙村土地环境及天气气候的威优49、汕优64等品种,为粮食示范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。病虫害管理,保障生产的重要一环。每年的4-6月是源头镇的雨季,持续的强降雨易引发水稻白叶枯病、细条病等病害。为此王世国等驻站代表邀请平乐县农业农村局、农机中心的“土专家”走进田间地头,指导农户做好防涝和病虫害防治。驻站代表杨年姣利用植保无人机,满载着农药的无人机低空掠过稻田,将农药雾流均匀喷洒在禾叶上,使得防治更高效、安全、节约、环保。
人才吸引,一“站”到底
地有了,技术有了,那人没有可怎么解决呢?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着高龙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代表。2022年8月的主题进站活动中,驻站代表王宗柱提出:“关于加强乡技人才培训,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”。该建议作为联络站重点建议,受到该镇高度重视。邀请数位农技专家到各村委讲解农产品知识,并提供专业培训课程,吸纳更多的农户投入到粮食生产建设中来。同时,该站将联络站作为人才培训基地,建立乡村技能培训中心,设立农技读书角,为群众提供系统化、持续性的培训机会,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粮食种植生产中。王世国等代表与村级后备人才、年轻党员、失业青年等逐一座谈,详细了解他们的务工意愿,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,并为其提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,激发他们创业干事的热情,投入到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中来。

热点关注
- 绽放川剧魅力 书写时代华章——全国第五届 “梨花杯” 四川省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展演晚会成功举办
- 克里雅:从西域古道到英雄之路
-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顺利通过县级验收
- 骆马湖渔管办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矢量数据技术应用交流活动
- 省畜牧总站举办新增畜牧生产监测县业务培训班
-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
- 骆马湖渔管办三大队党支部获评“四强”党支部
- 迎春“亮剑”!骆马湖渔政开展春节及禁渔期系列专项行动
- 洪泽湖渔管办开展挂钩社区慰问活动
- 太湖渔管办党委召开1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
- 全省官方兽医“亮身份、提技能、强作风”专项行动成效明显
-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(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)